当前位置 : 首页 > 区县传真

颍上县多措并举加大流动困难群众救助
2022-07-21 09:54:58   稿件来源:颍上县政府网

为切实做好颍上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等流动困群众救助工作,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颍上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政府负责、严格监管、协同配合、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措施,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建立领导小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工作要求,结合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部署,参照省市的做法,建立县级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机制,积极发挥领导小组机制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辖区内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和决策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民政部门承担协调部门职责,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织密编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救助网络和责任体系。

强化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机制。公安机关、城市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要按照职责分工履行街面巡查职责,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告知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员,应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并履行书面交接手续,护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得其同意。对突发急病人员,应立即通知急救机构,必要时可直接护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及时通知属地救助管理机构到医疗机构甄别其身份。对不愿接受救助的,应告知其救助管理机构联系方式和求助方式,并视情记录劝导情况。对违反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规定的行为,要依规依法处理,有效减少“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现象。

优化救助服务供给。救助管理机构应按照要求采取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发布寻亲公告、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比对、采用人像识别等方式方法,切实做好无法查明身份受助人员身份查询和寻亲服务工作。对于在站长期滞留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照料服务,站内条件不足的,民政部门应优先选择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养老、精神康复等机构承担托养服务。要区分对象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实施分类托养。要根据托养人员自理能力,参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照料护理标准,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床位费、康复费等各类成本和托养机构合理收益,科学核算托养费用。医疗救治费用由救助管理机构据实结算。

强化落户安置机制。对无法查明身份受助人员在救助管理机构滞留超过3个月的,要严格按照落户工作要求,维护流浪乞讨人员户口登记的合法权益。对已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供养范围,由救助管理机构转移至当地政府设立的具备相应供养条件和能力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属于未成年人的,必须转到儿童福利机构供养,并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强化源头治理机制。要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强化返乡人员政策帮扶,为符合条件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与扶贫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对有流浪乞讨经历的予以重点关注和帮扶。及时将受助人员情况报乡镇及相关部门,教育、督促其近亲属或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或赡养义务,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有效建立易流浪人员回访机制,将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加大回访频率,为其回归稳固创造条件。同时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