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

这部“清华人的必刷剧”火爆了十年
2022-09-27 10:29:24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

  “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9月24日,歌声又一次响起,清华大学的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把观众带去了茫茫大漠之中,带回了那段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峥嵘岁月。

  这部由清华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用最真实的故事来纪念“两弹一星”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在剧中,和邓稼先一起告别家人、踏上征途的还有小高、小辣椒、大钢铁、小张……他们是上一辈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勇攀科学高峰的一个又一个缩影。

  这部话剧自2013年首场演出以来,已在校内外完成了百余次演出,被评为“清华人的必刷剧”。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覃川是《马兰花开》的总编剧,在近10年的演出过程中,这部话剧的“火爆”程度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老一代科学家的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永远能带来感动”。

  “原子弹爆炸时所绽放的蘑菇云,就像那朵盛开在戈壁滩的马兰花。”谈到《马兰花开》剧名的由来时,覃川说,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主要是在新疆马兰基地的戈壁滩进行的,邓稼先带领团队在完成理论方案设计之后,曾多次在这片大漠上参与现场试验工作,马兰基地对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花朵’得以绽放,背后是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无畏奋斗和无私奉献”。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我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子弹,更强大、更厉害的子弹。”话剧开篇,童年时期的邓稼先在圆明园废墟里“捡”到一颗外国侵略者留下的子弹之后,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便萌芽生根、愈发茁壮,成为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傅宇杰是话剧邓稼先的扮演者,让他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毅然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许中华一生,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贯穿整场话剧的始终,从邓稼先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毅然决然选择学成归国,到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去往茫茫大漠艰难创业,再到痛别挚母、用自己的一生报效祖国……话剧中的每一幕都源自真实事迹。

  从2011年开始筹备到2013年正式演出,《马兰花开》前期的准备工作整整耗时两年,仅剧本创作就花费了一年半。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情景和细节,覃川和主创团队曾先后三次拜访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前往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采风、与邓稼先生前的同事和助手座谈、翻阅文字和影视资料80多部……

  “了解越多,崇敬之情越深,这又激励着我们走向更高的标准,我们要用艺术表达出最真实的故事。”让覃川印象很深的是,在邓稼先家中,有一间完整保留着他生前原貌的房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家具、墙上挂着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题词……当许鹿希先生拉开书桌抽屉的那一刻,看到里面放着满满的磁带,覃川觉得邓稼先在自己的眼前“活”了起来,他不仅是一位认真严谨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喜欢音乐的可爱长辈。后来,这些小细节也都暗含在剧中,呈现出了邓稼先更丰富的人格魅力。

  在“花开”剧组,很多人会亲切地称“邓稼先”为“老邓”。在话剧中也曾出现这样一幕,有一位同事喊“邓稼先”为“邓主任”,却被“邓稼先”纠正说:“喊我‘老邓’”。在傅宇杰看来,这正是邓稼先不为名不为利的体现,“邓稼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就像一个笃定的核,可以帮助所有人在诸多变化中找到确定不变的价值和意义”。

  《马兰花开》已伴随了傅宇杰近10年的成长。从台下观众到邓稼先扮演者,傅宇杰觉得自己在慢慢地靠近邓稼先、理解上一辈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他们进行人生选择时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在未来去作出相似的选择。”

  在剧外,也有很多难忘的感动和心潮澎湃。在一次校友专场演出结束后,主持人临时起意邀请曾参加过“两弹一星”研制的校友上台,近20位耄耋之年的老校友从观众席陆续走出,更想不到的是一些彼此认识的校友在看到对方之后却惊讶地表示:“原来你也参加过!”

  这一幕场景让覃川难以忘怀。在他看来,这正是上一辈科技工作者立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他们没有把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研制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是用朴实的行动默默地撑起了祖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