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锚定“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目标,创新实践“尽、简、优、新、联”五字工作法,以务实举措办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实现“双跃升”。2025年以来,全县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87件,累计为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约200万元,间接免除困难群众代理费、辩护费350余万元。
紧扣“尽”字,拓展援助覆盖面。持续夯实基层服务网络,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406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深化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协作,拓宽重点群体申请渠道,构建特殊群体信息共享机制,将法律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加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法律服务。
突出“简”字,提升服务便捷度。全面推行诚信承诺制度,依据法律援助相关法规,简化经济困难审查流程,减轻群众开具证明负担。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实行当日受理、审批、指派。开通电话预约服务,群众可提前致电预约,实现随到随办。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切实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聚焦“优”字,保障服务高品质。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团队,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定期举办案件质量提升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授课。规范案件指派管理,严格落实《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办理指引》,明确各环节职责,细化案件办理流程。完善质量评估机制,每月对结案卷宗开展专项评审,配套以案定补激励政策,推动办案质量与服务水平双提升。
深耕“新”字,激发服务新动能。创新运用“电梯普法+视频解读”模式,制作《法律援助指南》宣传短视频,在全县住宅电梯屏滚动播放,实现日均触达群众5万人次。强化科技赋能,在各公共法律服务站投放法律服务机,实现线上申请、律师查询、文书下载等功能“一网通办”,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受援需求,推动法律援助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群众。
强化“联”字,凝聚工作众合力。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司法、民政部门共享低保、特困人员信息,精准识别援助对象;司法、人社部门联合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深化部门联动试点,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值班律师派驻、通知辩护、申请转交等工作衔接,高效解决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落实中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