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阜阳新闻

“压舱石”,新分量
2025-11-18 17:08:00   稿件来源:阜阳日报

农稳天下安,粮足民心定。纵览前三季度阜阳经济版图,第一产业约占8.7%,从比重上看并不突出。但作为全市发展大盘的“压舱石”,在阜阳迈向工业大市、消费强市的进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持续增强,农业价值链的成色在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阜阳农业交出了一张量、质齐头并进的亮眼答卷:粮食播种面积、总产、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半年大幅提升6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压舱石”更厚重——

粮食面积、总产、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

前9个月,阜阳农业产业跑出一条向上的曲线。

先看种植业,蔬菜产量324.1万吨、同比增长3.8%,食用菌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13.1%,水果产量95万吨、同比增长4.1%。

“果盘子”“菜篮子”稳,“粮袋子”也更加充盈。前三季度,我市深入实施“四良两优一智”增粮工程,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发力,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底线。

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758.9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产量333.8万吨,最高单产839.6公斤/亩,面积、总产、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百亿江淮粮仓”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成为农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界首市,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采用真空锁鲜、巴氏杀菌等工艺,生产甘薯休闲食品、粉条、粉皮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能力超1万吨、产值突破1亿元。

这种“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的模式,推动经济作物从“产量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在示范带动、品种推广等领域打出“组合拳”,引导种植大户在“链”上下功夫,助力“土特产”变身“抢手货”,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再看畜牧业。前三季度,全市畜产品总产71.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4.0万吨、增长6.5%,牛肉产量2.7万吨、增长11.1%,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12.7%,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油、肉生产基地,近年来阜阳生猪、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在临泉县,拾分味道食品集团打造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一体化屠宰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500万头,与近50家养殖户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完整闭环。

在颍州区,王超黄牛养殖场依托阜阳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创新应用动物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肉牛定制精准营养配方,实现饲料成本降低、肉牛月均增重超百斤的行业突破。

依托龙头企业资源,我市生猪、肉牛企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畅销沪苏浙及周边地区。

最后看渔业。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阜阳设施渔业快速发展,奏响生态与经济共赢乐章。

颍上县八里河渔场创新“四季轮捕”模式,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循环。全市积极推广集装箱等设施化养殖,鱼菜共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设施渔业向“高效、生态、智能”转型。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达8.9万吨,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3位。

总体看,前三季度粮食和经济作物较快增长,畜禽生产加快恢复,林业和渔业加快崛起,全市农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产业化”更深入——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稳产”,更要“增效”。

不久前,皇氏集团与阜阳联手打造的阜阳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达25万吨、年产值预计20亿元。

被誉为“中国水牛奶第一品牌”的皇氏集团将“旗舰基地”落子阜阳,不仅填补华东地区水牛奶生产的空白,让阜阳人在家门口有了“一杯鲜奶”,也在全国乳业版图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颍州区马寨现代生姜产业园,一批批新鲜采收的“佛手姜”运往种植基地旁的中味凯沣公司,经过清洗、分拣等标准化加工,转化为姜片、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业链持续延伸。特别是企业成功拿下有机产品认证后,“阜阳姜品”更是畅销海内外。

在阜南县皖西北粮食产业园,每天有1200吨小麦被安徽中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工成面粉及附加产品,发往全国20多个地区,走向人们的餐桌。

……近年来,按照“一链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动强支撑”思路,阜阳市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统筹“推农向食”“推农向健”,加快产品模式向产城模式转变、“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

如何“链”动农业产业?政策精准发力,搭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

供给端,设立皖北首支绿色食品产业子基金,第一批4个基金投资项目3.9亿元资金已到位,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均居全省前列,为集群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生产端,创新推出特色农业“1+N”全产业链模式,围绕设施蔬菜、食用菌等18个单品打造2082个标准化生产单元,实现“原料端”与“加工端”精准对接;销售端,“阜阳农产品社区直通车”“沪上推介”展销活动常态化开展,让优质农产品直达全国市场。

高含金量政策助力,为阜阳农业产业加速奔跑注入全新动能。前三季度,阜阳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41亿元、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242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前三季度,阜阳农业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但仍面临产业链协同效率待提升、高端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挑战。”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产业强链壮群的持续深入,阜阳农业产业发展的动能将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