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铁时代

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怎么办专题调研报告
2019-11-07 11:26:37   稿件来源:阜阳公众网

按照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和五届市委常委会第108次会议部署和县委要求,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怎么办”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的形式

垂岗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为此,本次调研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实施细则,运用“四不两直”等调研方式,带着问题下去,召开座谈会,走访村队现任与离任老干部,把这次走访调研与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把专题调研的过程成为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相互联系的过程,成为谋划好思路、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二、调研的内容

1、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创融入长三角条件

近年来,安徽在实行了“强省会”的战略下,合肥经济强势崛起,成为近年来的一匹黑马,如今合肥已经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家电制造业以及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安徽也在推动江淮城市群的建设,如今又有长三角一体化的加持,安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发展,而颍上是合肥的后花园,一小时左右的通车里程,把握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吹响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号角,县委紧跟其后,结合颍上发展实际,当前,我们在短期之内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加足马力,坚定向前,首先以思想融入引领工作融入,以项目化引领一体化,努力在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观、可感的一体化新成果。

融入长三角,必须加快产业协同创新一体化,创建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与有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传统创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优升级,达到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社会各项产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持续发展。

2、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1)防范风险合力攻坚,围绕防范化解经济、社会、生态、党的建设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建立风险评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等工作机制。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洞察力和鉴别力,着力夯实防风险基层基础。

(2)脱贫攻坚尽锐出战,认真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目前,涉及我乡21项整改任务,已全面完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集中遍访贫困户活动,组织全乡乡村干部、省、市、县帮扶责任人,对全乡1124户贫困对象全覆盖走访,发现问题16851个,完成整改16851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2016年至今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457户,落实产业奖补资金324.056万元。共开发产业扶贫基地4个,分别是墩黄村张晋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20亩,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墩黄村星创种养专业合作社(长丰县对口帮扶项目)流转土地540亩,从事大棚草莓、奶油南瓜种植。新台村唐垛湖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5亩,从事大棚和露地蔬菜种植,新台村丽园生态家庭农场流转土地300亩从事大棚和露地蔬菜种植,这四个基地也是墩黄村和新台村“一村一品”扶贫基地。2019年陶大郢村申请特色专业村通过审批,首批扶持资金50万元已拨付到位。

 光伏发电项目,2015年新台村村级电站带动贫困户30户;2016年虚拟光伏90户;2017年虚拟户光伏用户光伏18户;2018年两个贫困村0.5MW村级电站已完成并网,带动200户贫困户。

   健康扶贫,组建县、乡、村“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宣传、义诊、体检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9年签约1475人,签约率65.1%,对外出及无疾病健康人员知情解约789人,解约率34.9%。开展贫困人口健康体检2264人,同时开展为慢性病人办证、大病专项救治等形式。

教育扶贫通过春季学前教育资助,秋季在校贫困生资助等形式对全乡符合条件的贫困在校生全覆盖资助。

(3)污染防治坚定有力,全面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治理污染企业,扎实开展磕石厂、洗砂厂等“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对已排查的“散乱污”企业,全部责令停止违法生产。到目前为止,所有设备全部拆除,现均做到“两断三清”,并按上级要求健全长效机制,不间断开展督查巡查,对出现反弹回潮的,根据《阜阳市石料石材加工企业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和县纪委《关于环保领域问题线索衔接移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移交问责一起。

3、坚持稳中求进,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农业乡镇的实际,做大做强农业文章,以此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借助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的发展机遇,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乡化发展水平。

(1)增加农业抗风险能力。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加大农业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对全乡大小沟渠进行疏浚开挖,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有效的土地面积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首先是对土地进行流转,把土地尽量集中到能人大户手中,开展优良、高效、科学、绿色的规模种植、养殖业。目前,杨圩村黑鱼养殖,临宝公司稻虾养殖、稻鸭养殖,陶大郢村龙虾养殖、青蛙养殖、牛蛙养殖和莲藕种植,墩黄村草莓种植、哈密瓜种植、奶油南瓜种植,新台村网纹瓜、大葱、毛豆、蚕桑种植和岗湾村烟叶、扶桑种植,为全乡经济的发展带了好头。今后紧紧抓住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的大好机遇,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发展规模、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2)抓龙头企业,鼓励小微企业齐头并进、优势互补。

目前,我乡实施的规模企业有安徽牧壮集团和安徽春雨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如何保证两个龙头企业一直良好的发展下去,这需要我们首先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企业分忧解难,不给企业找麻烦,一心一意为企业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了,小微企业也可以顺势而上。目前,我乡各村的扶贫车间引进的小企业、小作坊及其他微型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带动一部分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第二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家庭稳定、社会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是可以增加群众收入,减少贫困户的数量;第四是制作一些传统工艺品出口,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增强与国外的合作,增进友谊,这些方面在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的机遇下,将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3)做好服务业

农民增收了,企业发展了,工厂多了,货物多了,人员多了,这些都需要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跟进到位,首先是发展餐饮服务业,再次工厂原材料与产品的运进运出,商贸、物流等行业是关键,各项服务做好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目标达到了。

(4)聚焦全面,从严抓好环境治理。

首先,持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旗帜鲜明的加强党的领导,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快构建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把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如何办作为当前的研究的重点。

第二优化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治理,虽然我们当前的企业少,但一定要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宁可无污染的慢发展不发展,也不要有污染的快发展。要给社会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打造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实力,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作为乡镇政府,我们要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加强提升业务办理能力,在为企业服务时应主动、热情、周到、廉洁、高效,杜绝敷衍塞责,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慵懒散慢拖等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

二是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对待前来办事的企业做到态度热情主动,解答政策耐心,详细办理业务做到及时高效,全力提升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三是定期开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自查自纠专项整治,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表现形式开展排查治理,围绕企业办事难等隐患问题分析查找管理制度漏洞,及时督促整改并且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四是健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广播、网络、电话、微信、微博等科技手段丰富社会监督方式,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通报问题查处情况,曝光不文明行为,持续抓好营商环境综合整治,为全乡经济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投资环境。

三、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应做到三个必须。

1、融入长三角必须加快区域开放一体化,实现省际之间交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能源互济互保,构建“大平台”,主动与沪苏浙等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大环境”,积极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借鉴推广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经验,统筹推进“四送一服”双干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融入长三角必须加快民生共享一体化,提升社会服务,推进医保异地结算,社会保险异地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与沪苏浙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共享,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抓好社会治理,引进新的政治理念,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及时有效处理各类风险隐患和应急突发事件。

3、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开创新征程。

全乡上下必须主动作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高质量发展与推动一体化进程结合起来,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奋力谱写融入长三角发展新篇章。

四、工作建议

把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与融入长三角和高铁时代发展总体思路相结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统揽工作全局为目标,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程。

1、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继续把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纳入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紧扣退得出稳的住总体目标,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基础,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振兴行动。持续巩固传统产业,壮大墩黄草莓园,新台村网纹瓜,陶大郢村牛蛙、龙虾养殖,岗湾村烟叶,杨圩村黑鱼等特色产业。实施人才振兴行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实施文化振兴行动。大力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传承、创新花鼓灯等优秀乡土文化。实施生态振兴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施改革创新行动。巩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基本经营制度,共享农村资产资源;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以道路、水利、农村能源和通信为重点,统筹城乡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管网一体化建设。

2、持续抓好环境整治,实施筑巢引凤工程。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着力完善“大环保”工作格局,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用良好的环境,吸引项目进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成功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形成全民招商的新格局,确保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做好融入长三角的准备工作。

3、持续抓好产业发展

首先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抓好传统农业产业。

第二实施好特色产业,在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实施好网纹瓜、草莓、莲藕、蚕桑、烟叶、哈密瓜、奶油南瓜的种植,同时实施好牛蛙、龙虾、虾稻共养、鸭稻共养、精养鱼塘的养殖业,逐步形成规模,抓好订单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产业发展。

4、搭载体,把持续抓好主题教育活动与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怎么办系列活动相结合。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照党中央及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产业兴乡、工业强乡这个当务之急,聚焦产业跨越,城乡一体等重点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积极把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动力,在城乡差异化的整体框架中寻求基于自身特色产业的立足点,在城乡产业要素流动中产生强的吸引力,在外部需求市场中掌握新的话语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尊重本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突出差异化。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选择最有基础优势的产业,致力于个性化、独特性、差异性的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绿色生态的本地产业,杜绝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把生态、绿色作为经济增长动能和富民的手段,使绿色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