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梦
中国高铁已经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阜阳也将迎来高铁全覆盖时期。高铁的到来,更能帮助阜阳凸显地缘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经济的运转速度,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市功能与资源在城市内部与沿线城市之间的重新布局,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及部分贫困县的脱贫致富等方面带来正效应。但阜阳高铁时代的来临也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对阜阳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阜阳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存在流出风险,我们应该增强机遇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更好地服务阜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阜阳的商杭高铁和郑阜高铁将在2019年12月份正式开通,商合杭高铁北起河南商丘,向南经安徽阜阳、合肥、芜湖,抵达浙江杭州,全长795公里,工程总投资约960.8亿元;郑阜高铁以河南省郑州市为起点,经开封、许昌、周口至线路终点安徽省阜阳市,线路全长约281公里,为双线高速铁路,其中安徽段正线全长69公里,总投资105.86亿元,线路建成后,阜阳将成为中原地区连接江淮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两条高铁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同时还设有5个高铁站分别为:阜阳西站、太和东站、颍上北站、界首站、临泉站。两条高铁建成后,阜阳将成为仅次于合肥的全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并在未来十年规划中,阜阳将形成南北向有京九客专、东西向有驻阜蚌城际、西北向有郑阜高铁、东北向有阜淮城际、东南向有商合杭高铁的“米”字型高铁格局,这标志着阜阳高铁全覆盖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阜阳高铁全覆盖带来的机遇
阜阳是安徽第一人口大市和全国5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量很大。阜阳高铁与现有铁路网的客货分离运输也将使沿线的客运、货运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间资源配置的互补性和可运输性等也将更加完善,同时也缓解了春运期间及其他节日时的运客压力,给乘客提供了快捷舒适的交通方法,让乘客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1、缩小时空格局,加速对外开放
高铁的时代的到来,不仅缩短了阜阳与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还加快了阜阳全方位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凸显阜阳区域优势,对阜阳的发展至关重要。阜阳高铁的开通,将革新了阜阳的交通模式,像大动脉打开,完善了交通布局,提高出行的时效性。例如全线贯通后,阜阳到合肥的时间将由两个半小时缩短到40分钟,阜阳到杭州的时间将由现在的8个多小时再缩短一半,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高铁建设进一步激活沿线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区域流通。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阜阳相对而言处于经济洼地,所以我们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借助高铁开通后的“同城效应”和“洼地效应”,承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布局,强化绿色制造定位,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工业强势理念,突出产业链招商、园区载体招商,引进投资、引进人才,引进消费、切实打造实力阜阳!
3、有利于城市新区建设
阜阳高铁站点对城市空间会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高铁片区开发,会带动周边地产快速升值,掀起新一轮就业置业热潮,助推城市新建设同时高铁带来的巨大人流将产生大的购物、餐饮、体闲、娱乐和服务消费,将提升高铁片区的经济向心力,使沿途区县的发展向高铁站片区倾斜,从而有利于将离铁站片区打造成为阜阳集交通居住贸一体的城市新中心,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4、带动物流业的发展
高铁的到来也会推动阜阳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能提升货运运能,而且能间接促进多种铁路货运产品的发展。阜阳要想发展物流业,高附加值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速度与规模,是体现区域货运物流化程度和区域货运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所以高铁建设对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阜阳正在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运输网络,形成公、铁、水联合,多方式协调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形成辐射城乡、畅达中心的物流通道新格局,推动我市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回收物流、应急物流。预计到2020年,我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二、阜阳高铁全覆盖带来的挑战
1、交通行业竞争加剧
高铁的开通会改变一个地区的运输格局,导致与空运公路等运输业间的竞争加剧。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不仅相对快捷、舒适,而且承载容量大,更经济,导致原先选择公路出行的人大量减少,迫使客车降低票价;与空运相比,高铁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时间的可控性较强,也更加安全,对阜阳的航空运营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不加以调控,会使运输行业内部产生恶性竞争。
2、可能存在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
高铁产生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既可使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快速聚集,也存在资源要素流失的危险,如果阜阳没有抢抓机遇,没有结合地理与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营造更好的环境,来防止各方面资源外流向沿线大城市转移,阜阳将沦落为“配角”。同时高铁开通后,沿线各区县可能会形成同质化竞争格局,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产生恶性竞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打造综合高铁枢纽片区
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周围区域的发展,强调优化站点资源配置,以此推动城市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此增强土地利用高效与升值。阜阳西站就可以打造这样的一个综合性高铁枢纽。阜阳西站地处G345国道附近,距离飞机场也很近,汽车西站也将搬迁至此附近,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阜阳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为集航空、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紧密衔接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更加方便出行。同时可以在枢纽站点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混合性质的用地,并提供多种价格、密度的居住类型和多元的商业模式,可以引导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节约土地和能源。同时高铁西站距离颍州西湖景点也比较近,所以在这附近可以建立网红酒店、饭店、商业城其他娱乐设施,以及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为旅客提供方便,最终将阜阳西站打造成为阜阳的特色亮点!
2、构筑高铁经济圈发展合作平台
高铁沿线区县可共同编制出台有关工业、信息化、旅游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环保、金融等发展专项规划,并签署《推进高铁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等共同文件。同时,组建规划产业旅游、交通环保、宣传、信息化、金融、商贸统计、教育、农产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会展与节庆、品牌共推等专业委员会,建立文化、工商民政、科技、卫生、体育、法制部门等联席会议制度,构筑高铁经济圈发展合作平台,形成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让沿线城市共同发展,带来利益最大化。
3、整合交通资源、实施大交通战略
阜阳可以将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多种交通方式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安排出行计划打造多方战略合作关系,既方便旅客出行,又实现了水路陆地航空多方的战略互赢目的。努力建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例如:将现有公路各运资源主动调整为高铁延伸工具,做足区域内客流服务,探索和开发旅游专线等特色服务,发展旅游包车各运业务和汽车相货业务等,同时更好带动旅游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4、打造特色旅游业
阜阳地处平原,虽没山没海,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发展独具旅游业特色。首先可以进一步打造升级阜阳地区较为有名的旅游景点,如:曾与杭州西湖媲美的颍州西湖、八里河(国家5A级风景区)、王家坝,岳家湖、双清湾等,然后打造一些特色小镇,如:颍州程集镇(醉三秋酒的酿造技艺)与临泉庙岔镇(文王贡的酿造技艺)、黄岗镇(柳编)、临泉庙岔镇(剪纸);将一些阜阳的特色文化元素(张家祠祭祀活动、肘阁、抬阁、明清苑、蚂虾集、 掩龙庙、育才阁、大鼓书、两仪拳、五音八卦拳、武当太极拳等)凝聚起来打造旅游亮点;还可以利用阜阳市农业城市特点组建一批具有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种植产业基地(水果与蔬菜)与别具一格的农家乐相结合来吸引更多大城市的游客来游玩体验农家风情,这将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最后可以将所有的旅游可去的景点规划整理出线路,打造以休闲娱乐养生的旅游度假区的亮点,通过新兴媒体(抖音、快手、短视屏)、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以及借助高铁上的流动媒体进行向外地人士推广、了解阜阳,以及乘坐高铁的便捷舒适,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美丽的阜阳游玩,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