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晨
十一月,立冬,一年中冬天的开始,这样的天气正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唠唠家常,感受亲情的温暖。可是,对于我们远离家乡的筑路人来说时间就意味着进度,意味着工期,就意味着路的这端与那端能否更加便捷。
我来自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我们公司是负责路桥施工的一家国企。作为一名项目财务人员,很荣幸,我被分到了阜阳市城南新区淮河路、紫云路、航颍路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项目部。我们项目部负责的淮河路和紫云路是通往高铁的主干道,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身上承载着大家的殷切期望,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寒暑移节,四季轮回。没有去过工地现场的人们是想象不到这其中的辛酸苦辣的。有幸的是,我见过。
筑路人的一天
普通人的一天可能是这样过的: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去上班,中午休息片刻继续工作,晚上下班可以和亲戚朋友见面吃饭,之后洗漱完毕,在夜色中沉睡,但是筑路人的一天却是充满心酸与挑战的。为了高铁能早日通车,在十二个时辰里我们筑路人打破了作息常规,日夜兼程。在十二个时辰里我们栉风沐雨,争分夺秒,一心筑梦。
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开完晨会,大家匆匆吃个早饭,技术人员便继续奔赴施工现场。高铁西站的施工现场,全体施工人员朝气蓬勃,一如往常,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备,紧跟施工计划,安全高效的节奏,将施工人员带入到饱满状态。
烈日中天,午时繁忙。工人用黝黑的双手进行着防水板的焊接,习惯了烈日暴晒,习惯了挥汗雨,一切都在习以为常中忘却疲惫和艰苦。时已过晌,施工人员急匆匆的解决了午饭又赶紧回到了施工现场,这是他们的常态。傍晚已至,颖州夕阳,霞光溢彩。此时的阜阳西站在彩霞的照耀下格外的光彩夺目。
黑夜,有人在梦中沉睡,有人在羁旅漂泊,本该是休息的时间,筑路人却不曾停息片刻,始终奋斗在一线施工现场。万籁俱寂,高铁站前的施工现场正在明亮的街灯下持续作战,工人们在马不停蹄的奋斗着,一切都是那么振奋人心。
此刻各类机械协调作战,精准到位,安静待命。工人们在认真检查伸缩缝的施工,细节决定成败,任何小事都不能马虎。为了高铁顺利通车,他们有的人已经连续奋战了数百个昼夜。当紧急的施工任务摆在面前,施工人员没有慌乱,每一刻都井然有序,体现出专业施工团队的职业素养。
他修了四十一年的路
“这条路工程量大任务重,你们必须要打起万分精神!”
“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你们也不要忘记质量是最重要的。”
这是我在施工现场听到技术员徐文夫最常说的两句话,他来自阜阳市文集镇,改革开放那一年,他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了众多筑路人中的一员,时光荏苒,到现在他已经修了四十一年的路了。
谈到为高铁修路,徐文夫很自豪,同时又感慨万千。他说这是通往高铁的路,也是孩子的归乡路。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过去阜阳没有开通高铁,每次回家都要坐上十个多小时的火车,来来回回倒腾几天,一年也见不了几次。现在高铁开通了,阜阳到上海只要四个小时,又能多见见孩子了。
徐文夫说,“我一辈子都在修路,最重视的就是质量,以前修路都是靠人力,一条路要修好几年,现在好了,技术先进了,安全也更有保障了”“现在我已经六十了,要退休了,这条路是我干的最后一个工程了”说完,他看了看这条路,从跟他交谈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对这份事业的坚定与不舍。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他和施工现场的很多筑路人一样,依旧昼夜不停地坚守在岗位上。你问我他们累吗?当然是累的,身体很累,但是他们的心是火热的,是充满干劲的,能让阜阳人如期坐上高铁,就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筑”力高铁梦,迎接新未来
经过筑路人数月的连续奋战,目前淮河路和紫云路已经具备通车条件,区域集散道路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为高铁的顺利通车做好了准备。这道路是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它是一条通向高铁,通往外地,到达世界的路。这条路的背后,是无数筑路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甘愿放弃休息,用黝黑黝黑的双手浇筑每一寸土地。他们将青春热血献给了祖国大大小小的公路和铁路,无怨无悔。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经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千万阜阳人的高铁梦就要实现了。阜阳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高铁的开通无疑会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未来的阜阳,将成为皖北最大铁路枢纽城市,将在全体劳动人民的助力下愈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