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铁时代 > 高铁征文

高铁通了  家更近了
2019-12-05 16:14:17   稿件来源:阜阳公众网

作者:朱朝阳


这两天,阜阳正式开通高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无论各大门户网站还是公众号,都浓墨重彩地争相报道,远在他乡工作的游子们更是奔走相告,拍手叫好。


回想第一次坐火车是十八岁时,那年父母带着我拎着大包小包去合肥上大学,从此便与火车结缘,每个学期都要往返几趟。


大学毕业,我参军入伍,由于单位任务特殊,经常全国各地到处机动,几年里,风餐露宿、南征北战,辗转祖国许多地方。虽然有飞机,但坐的最多还是火车,最远一次是从西藏林芝回家探亲,先后转车3次,途径11省份,历经3天2个晚上才到家。虽然一路有不少坎坷,但不管走到那里,家是永恒的眷恋、永远的牵挂,回家的路再难再远心里都是暖的。我时常想,工作的地方无非是以家为原点画圈,半径的长度就是到家的距离,不管半径有多长但圆心始终没有变。


结婚后,妻子在阜阳上班,我继续在部队服役,随着工作的相对稳定,回家的次数也渐渐多了。        


高铁,就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稀有名词,却一次在宁波担负紧急任务时与我不期而遇。当时,任务突然,十分紧急,需尽快赶往杭州,就在大家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时,单位紧急协调了高铁,没想到仅仅一个小时就到了,圆满完成了任务。第一次感受到速度就是战斗力,交通便捷了让一切变得更加高效。这次任务如果没有高铁,最快的交通方式也要两个多小时,任务完成肯定要大打折扣。


 高铁不仅让距离更短,也让回家的路更近。那次任务以后,我就时常感慨,如果家乡也通了高铁该有多好,自己就不用每个月都要坐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回家了,有时高峰期还买不到坐票,只能站着回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年春节,返程的人过多,车上连下脚空都没有,行李根本没地放,自己只能背着书包抱着箱子在人堆里站了11个小时,下车后腰酸背痛,两腿几乎僵硬了。当时正值深夜,天空还飘着雪花,我愤愤地说,什么时候阜阳也能通高铁啊……   


孩子出生后,我休假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每次回家只要迈出单位的大门就归心似箭,恨不得前脚跨出来后脚就到家。后来得知阜阳周边城市相继通了高铁后,我的回家模式就由全程坐火车转换成了高铁导火车,先是坐高铁到商丘,出差时就先后在郑州、徐州、合肥、淮南转高铁,几乎阜阳周边所有通高铁的城市都转了个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高铁的期盼愈来愈强烈。2017年夏天,父亲突然患病急需手术,此时家人都在外地,自己立即向单位请假,虽然一路上心急如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车怎么这么慢,但赶回到家后已是第二天上午,父亲已在邻居的帮助下推进了手术室。所幸手术很顺利,但我内心里却充满了愧疚,想想自己平时照顾不了家人就算了,连他们在关键时刻最需要我的时候都赶不回去……甚至一度产生了转业回家的想法。         


还有一次,妻子放寒假,带着两岁的女儿千里迢迢来部队探亲。下了火车后看到她一手抱着还在熟睡的孩子,一手拎着箱子,满脸的疲倦,单薄的身影的寒风中显得更加柔弱。妻子告诉我,火车上的卧铺太窄,睡不下两个人。女儿本来睡觉就不好,为了让她安心入睡,自己硬是在旁边了坐了一夜。下车时,车门距地面太高,自己又抱着孩子,伸脚迈下站台时险些跌倒,幸亏下面的乘务员及时接住,否则将不堪设想。我听完鼻子一酸:下次咱坐飞机吧!妻子也知道我在安慰她,因为没有从阜阳到单位驻地的航班。    


 终于有一天,突然听到了商合杭高铁开通建设并在阜阳设站消息。阜阳终于要通高铁了!足足让我兴奋了好几天。“阜阳西站作为拥有10台22线的大站,规模仅次于省会合肥!”更是成为我每天向同事炫耀的“资本”。从那以后,我如强迫症一般地每天关注商合杭高铁、郑阜高铁以及阜阳西站的建设消息,还专门关注了阜阳公众网、阜阳新闻网、阜阳发布、阜阳在线的公众号,每天刷新高铁的建设动态,直到现在有关商合杭高铁的建设过程我都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2015年11月30日,商合杭高铁全面开工。


2017年10月30日,第一块无砟轨道板开始铺设。


2019年2月28日,跨淮河大桥钢管拱顺利提升合龙。


2019年2月26日,正式进入铺轨阶段。


2019年7月26日,首次冷滑测试顺利完成。


2019年8月20日,开始联调联试。


2019年10月27日11时47分,首趟动车组列车发出,正式进入试验运行阶段


……


此外,我以家乡高铁建设历程为主要素材撰写的新闻通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还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的版面头条位置刊发,引起了较大反响。


高铁开通后,从驻地回家虽没有直达车,但转车也仅五个多小时,比原先快了一倍还多,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感觉自己离家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部队安心服役的决心和信心。    


 12月1日,是阜阳正式通高铁的日子,我决定特例请假回家,专门乘坐直通家乡的高铁,真真切切地感受在家乡下高铁时扑面而来的浓浓乡情和熟悉味道,感受祖国七十年发展变迁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圆梦的感觉真好,家乡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