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言:时代需要更多“徐淙祥” |
2025-07-25 16:36:46 稿件来源:安徽新闻网 |
中央宣传部日前授予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徐淙祥同志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典范,是农村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优秀代表。他长期扎根黄淮农村,坚持科技兴农,培育优良品种,改良栽培方法,使许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他牢记嘱托,善于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他热爱农业,钟情土地,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激励引导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三农”,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动力。 科技兴农,让“土坷垃”长出“金麦穗”。徐淙祥的科技兴农之路,始于对饥饿的深刻记忆。上世纪70年代,当地小麦亩产不足200公斤。“不能再看着乡亲们吃不饱了,要靠科学种田干出个名堂来!”带着这份初心,他一头扎进农田,开启了半个世纪的科研攻关。2022年夏收时,徐淙祥种植的小麦历史性突破800公斤大关。他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展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秸秆还田及土壤深耕等技术,让土地越种越“年轻”,真正实现“藏粮于技”。在当下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唯有像徐淙祥这般重视科技、投身科研,才能让传统农业摆脱“土气”,让土地产出更多效益,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根基稳固。 带农共富,让“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独木不成林”,徐淙祥积极构建“大户带小户、技术传万家”的协作网络,通过种粮协会整合零散农田、创建田间学校培育“新农人”,让共同富裕的梦想在广袤田野上生根发芽。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22年牵头成立了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现已有1000多户农户参与。如今,这种“大户带小户、技术传万家”的协作模式已覆盖太和县30万亩耕地,带动2.3万户农民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也被授予“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称号。 人才培育,让“新农人”接棒“老把式”。在徐淙祥的农家小院里,“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牌子格外醒目。这里不仅是科研前沿阵地,更是培育“新农人”的摇篮。他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接待现场观摩6000余人次,举办技术培训70多场次、培训人员4300余人次。在徐淙祥的带动下,他的儿子徐健、孙子徐旭东先后投身于科技种粮事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多次呼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徐淙祥的奋斗,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从“镰刀锄头”到“智慧农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他用半个世纪见证并参与了这场深刻变革。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既是对徐淙祥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者的期许。 当越来越多的“徐淙祥”扎根乡土、深耕科技、带动共富,广袤田野定能成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幸福家园。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共富的果实挂满枝头,青春的力量接续生长——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农业最动人的模样。(作者 宛言) 执笔:章平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