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公众网 - 阜阳广播电视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安徽:融入国家战略 把握“最大势能”
2023-08-21 08:58:57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据安徽日报报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徽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近年来,安徽紧紧把握这个“最大势能”,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学苏浙之长,扬安徽优势,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以“上进生”的奋力姿态,在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更大步伐。

回望一体化发展的“安徽步伐”,有务实的合作,有实在的红利,有令人惊叹的便捷,有让人喜悦的成就。

打好“创新之牌”

创新,是安徽的“特色优势”和“金色名片”。在一体化发展中,安徽积极携手沪苏浙,抢下“先手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同当好国家科技创新的“先锋队”。

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张江实验室、合肥实验室、苏州实验室、之江实验室集群发展,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揭牌,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出新步,超4万台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创新迸发智慧火花。

创新共建、成果频出。安徽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大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在安徽,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动能持续增强,高端人才加速汇聚。我省高起点运行合肥国家实验室,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布局建设12个大科学装置,构建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谋划建设“科大硅谷”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安徽共吸纳技术合同30116项,合同成交额3070.82亿元,较上年增长41.1%。

目前,整个长三角聚集23个大科学装置、10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5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1/3、1/5、1/6、1/7。

迎着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开路先锋”正加速驰骋。

紧握“合作之手”

近日,在位于滁州市来安县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汊河片区,捷泰太阳能电池片二期项目现场的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厂房内正加紧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省际毗邻地区有着一体化发展的“先天优势”,在结对合作帮扶中更是当起“先锋队”“桥头堡”。近年来,宁滁、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在合作机制上,滁州市、马鞍山市分别与南京市联合成立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县区层面相应成立由双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市场化运作方面,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分别合资成立投资公司,负责片区投融资与开发建设。这些新型功能区成立以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1200多亿元。

不仅仅是皖东南,如果把目光聚焦到北边,淮北和徐州这对皖北苏北“老铁”也紧紧握手。随着结对合作帮扶的推进,两市“亲上加亲”,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一体化发展“答卷”。

在产业发展方面,淮北、徐州有着很多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淮北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产业链与徐州新能源产业有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能。为此,淮北发挥机械加工、精密智造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嵌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等产业链条。

既是邻居也是合作伙伴,“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去年以来,安徽推动皖北城市与沪苏浙城市(区)多层次多主体合作,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促进资本与项目对接、提升民生共享水平、开展干部互派挂职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激发了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8对结对城市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甬蚌、宁滁、松六、徐淮等合作园区挂牌成立。

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16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省比重58.9%。

共建“幸福之圈”

“时空距离更近了,跨省办事更方便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了”……这些年,越来越多安徽人切身体会到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高铁、高速、公路、公交,更密的交通网,让人们在长三角间来往如同“串门”一般便捷。安徽与沪苏浙协同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客运公交化运行、2小时快速通达。省际高速公路方面,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泗洪至许昌、宿州至扬州、徐州至明光、芜湖至雁翅、济南至祁门砀山段等5条高速公路先后贯通。13条省际毗邻地区公交客运线路相继开通,合肥与长三角8个城市实现地铁乘车“一码通行”,道路运输证等5类电子证照数据实现“长三角”地区证照互享。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666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6649公里,里程和面积密度均居全国主要城市群之首。

不仅仅是交通,更多沪苏浙大医院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安徽人不用出省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目前,我省与沪苏浙输出医院合作共建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办院5个,设立分院6个,组建医联体350个。

政务服务尤其是异地办事开辟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异地提取住房公积金、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等长三角148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30类高频电子证照互认通用、41项应用事项“一卡通办”。

在文化旅游方面,长三角还联合发布“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江苏淮安周恩来故里—安徽大别山金寨‘两源两地’”等22条长三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打造“跟着考古游长三角”世界级文化旅游廊道。

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如今,长三角的都市圈已然成为“幸福圈”。

“融”得越深入,获得的红利就越大;“链”得越紧密,发展的势能就越强。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安徽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争当“上进生”“优等生”,突出思想观念上的全面融入、体制机制上的等高对接,在科技联合攻关、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群辐射联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大旅游深度合作等方面接续发力,谋划推进一批牵动性、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