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两会——回望这一年·奋进新征程”特别报道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
2025-01-08 17:27:25 稿件来源:阜阳新闻联播 |
刚刚过去的2024年,阜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承载着全市人民期望和重托的2025年阜阳两会召开在即,《阜阳新闻联播》策划推出“喜迎两会——回望这一年·奋进新征程”特别报道,围绕战略牵引、转型升级、幸福民生等关键词,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阜阳实践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为推动阜阳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今天播出第一篇《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在阜南经开区双创工业园,只见一座占地面积1900多亩,相当于17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的现代化工厂已拔地而起。这里是比亚迪弗迪科技刚刚建成的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生产基地,拥有整车线束、精工中心、电机精密注塑件、轮速线、轮毂轴承、座椅面套六大产线。如今,比亚迪汽车所有的零部件都拥有了阜南元素。 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 张雅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是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机遇。立足保供合肥、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在比亚迪的带动下,园区已有新能源上下游配套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300亿元。” 抢抓历史性机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2024年市两会以来,阜阳加快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精准绘制产业链“三图七单”,明确14个牵头部门,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集群,不断释放经济长期发展新动能。 阜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敬说:“紧紧把握战略机遇期,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2024)年度计划投资158.3亿,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弗迪科技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立讯精密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锐美汽车零部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并分期相继投产,助力全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抓住发展机遇,做好产业前瞻布局尤为重要。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部署,阜阳市持续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等专项行动。2024年,近8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9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热浪升腾”的高精尖领域里逐浪奔涌。2024年8月,代表着昊源化工先进生产力的尼龙66项目一期工程一次性开车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包括尼龙66在内,当年昊源化工连续上马了6个新项目,迅速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企业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80亿元,成功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尼龙66车间主任 官进军说:“我们国家提倡新质生产力,我们企业也是想向高端精细化工领域去进行发展,现在有12套精细化工产品装置,不仅是我们生产能力方面的布局,这也是我们在创新方面发展布局。这些项目建设(投运)后,我们企业的竞争发展后劲更强了。”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过去的一年,阜阳以数智赋能行动为抓手,滚动实施10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努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 安徽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二事业部负责人 屈田田说:“智能化上了之后,我们只需要7个人左右,就可以把我们原来一天需要完成一万的产量提高到一万五千,而人力减少了一半以上。” 安徽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 王儒平说:“2024年,我们投入400万元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这也是我们近年来投入较大的一次,整体销售收入预计比2023年增长超10%。” 回望2024,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成为阜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闪亮标签。 目前,全市已有942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64.52%。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9家、省级数字化车间57个,入选2024中国数字百强市、入围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 新技术催生出了一批新产品,大数据显示,阜阳的动力电池、化工新材料、高端印制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智能显示设备等产品在行业内都表现出色,备受瞩目。 阜阳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实绩国内前列,安徽翔胜科技片式芯片电阻出货量国内第二,全国1/2的粮食仓储机械、1/5的动力电池、1/10的锂电池隔膜是“阜阳造”。这些高端、智能、绿色的“新制造”,正在为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的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