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禹会区:“和美乡村”入画来 |
2025-07-30 08:31:21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安徽频道 |
车轱辘碾过新铺的柏油路,沙沙地响。7月24日晌午头,在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杜郢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等了半小时后,村党支部书记朱锦骑着电瓶车匆匆赶来。 “刚从老张家院里出来。”她抹了把额头,一脚撑住电瓶车,汗珠子顺着红扑扑的脸往下淌,后背也湿了一大片。原来上午施工队在村西头卡壳了——两户人家死活不让燃气管子进门。 “怕漏气!怕炸!”朱锦学着村民的腔调,自己倒先笑了。这礼拜她跑了三趟,东家进西家出,嘴皮子都磨薄了,挨家挨户解释政策、化解心结。 这样的“拉锯战”,在杜郢村的和美乡村建设里,并非少见。 “修路怕门口堆柴火的地儿没了,改厕嫌不习惯,村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朱锦苦笑着摇头,“我们村‘两委’就是要嘴勤一点、腿勤一点,多跑跑、多唠唠,车筐里常年塞着规划图纸和政策手册。实在不行再让老党员去说说,一来二往,大多数村民都挺支持的。” 早在2023年10月,杜郢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作为全省第一批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获得批复。 之后,杜郢村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要求,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人才活力迸发、乡村文化日益兴盛、乡村生态环境优美、乡村组织保障有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型的和美乡村。 杜郢村犀牛峰。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两年来,从道路黑化拓宽到旱厕改造,从污水管网铺设到农房风貌提升,每一处细节都见证着小村落的蜕变。朱锦指着拓宽的村道:“您瞧,路平了,厕所干净了,连乱扔垃圾的都少了。” 沿着环山0号公路骑行,朱锦指向连绵的石榴园。五月榴花似火,九月硕果压枝,这条串联涂山淮河的景观廊道,已成为游客采摘打卡的热线。去年采摘季,3000余人涌进村庄,带来3万元旅游收入。 与此同时,杜郢村的产业升级正在加速。4241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拔地而起,石榴保鲜期从7天延至30天;7家“榴宿”主题民宿盘活闲置农房;村口732平方米的旅游服务中心即将投用…… “今年村集体收入要冲70万!”朱锦眼中闪着光。 航拍涂山村。刘晨摄 转过山坳不远处,同属禹会区的涂山村映入眼帘。自开展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涂山村精心建设卧牛潭、石榴文化馆,深度发掘涂山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着力打造禹会区旅游民宿集聚区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外面来的人多了,等于来村里做客,谁不想打扫干净庭院再请客?”涂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跃龙说,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逐渐有了环保意识,稍加引导就事半功倍,“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建设基础设施,更要重视人的思想观念转变,面子里子都要有。” 两村的探索,正是禹会区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作为安徽省首批精品示范村,它们共享着区级战略支撑:投资超7000万元,整合环保、乡村振兴等12项专项资金;引入中徽集团等社会资本;与长三角示范村建立结对帮扶,一幅“田园风光”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禹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和美乡村既要保留乡村底色,以文化之根与魂凝聚人心,还要完善新设施、开发新业态,以文化之兴、产业之兴吸引人、留住人。 航拍涂山村全景。长青乡供图 未来,禹会区将继续利用杜郢村、涂山村成为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先发优势,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发力,通过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方面,引导资源要素向美丽宜居村庄聚合流动,让乡村从“零散美”到“有序美”。 吕欢欢 |